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要闻报道
田埂上的履职答卷——记自治区政协常委刘媛的为民服务之路
2025-11-12 08:39:33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近日,在泾源县王成蔬菜种植基地田埂边,暖阳洒在连片的蔬菜田上,泛着勃勃生机。

  自治区政协常委、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媛蹲在田垄间,围绕当地冷凉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环节,向农户细致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:“大家看这叶片上的虫洞,防治得掐准时机,太早会白费人力,太晚可就影响收成了,这些小技巧要记牢,菜才能长得好。”

  “专家您好,我想问一下,玉米棒子里的虫子咋治?”种植户马金财询问,刘媛用农户们熟悉的家常话解释:“这是棉铃虫,得盯紧两个关键期,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时,还有抽穗时用对农药,最好用理化诱控的方法代替打药,既不污染土地,还能保住水果玉米的口感,吃得也放心。”农户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她都耐心解答,田埂间满是热闹又温暖的氛围。

  这样的场景,是刘媛三十载扎根农业一线、守护农户收成的日常,更是她作为政协委员,用脚步践行履职为民承诺的生动缩影。

  自2023年8月,作为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专家委员服务“六特”产业工作站(冷凉蔬菜)的牵头人,刘媛揣着“把实验室建在田间,把服务送到地头”的想法,将履职的脚步深深印在宁夏的乡野沃土上,哪里农户有难题,她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;哪个防治遇到瓶颈,她的技术支持就跟进到哪里。她还创新构建起三级联动服务网,汇聚区市县政协涉农委员力量,让专家资源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帮农户实实在在解决困难。

  在贺兰县常信乡,种植户钱多多曾因番茄叶片皱缩黄化急得睡不着觉,眼看辛苦种的菜要毁了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刘媛求助。刘媛接到消息后,当天就组织市县政协委员赶来“会诊”,手把手教防治方法。两个月后,15个曾经蔫蔫的大棚重新挂满了饱满鲜亮的番茄,挽回了20余万元的损失。

  同心县的红葱总受病虫害困扰,农户们急得团团转,刘媛带着专家团队跑了10余次,量身定制技术方案,最终让红葱产量提高了20%,农户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。还有一次下乡指导,同心县下马关镇的人参果种植户愁眉苦脸地说潜叶蝇难控制,刘媛当场就给出解决方案,第二天农户兴奋地发来感谢信息。这样温暖的小事还有很多,每一次帮农户解决难题,刘媛都更加坚定:“脚上沾泥才能心中有数,只有真正站在农户的角度想问题、办实事,服务为民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。”截至目前,已累计提供技术服务480余次,成了粮食作物和冷凉蔬菜产业发展中,农户们信得过的“技术后盾”。

  随着服务范围不断扩大,单一的线下服务难以满足全区农户的需求。去年6月,自治区政协“刘媛委员会客室”正式挂牌,她紧接着创新推出“流动+云端”机制,让技术服务突破时空限制。

  刘媛开通了“塞上植物医生”抖音、微信视频号,把《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》等专业知识,做成50余期直观易懂的短视频,用生动的演示教大家如何防治病虫害。视频号累计访问人数超30万人,单期最高点击量突破3.5万,真正打通了联系界别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了技术服务“云上见”。

  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首席专家,刘媛把“委员+专家”的双轮驱动优势发挥到极致。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、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荣誉背后,是她多年的心血与汗水,而她更在意的,是把这些荣誉背后的技术成果,变成农户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  她撰写的《关于推动我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》被列为重点提案,《立即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控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》等社情民意信息获领导批示,用专业的履职,为宁夏粮食作物和冷凉蔬菜产业筑起坚实的“防护墙”。

  谈及今后履职方向,刘媛说,她会继续牢记政协委员的职责使命,不断琢磨新的工作方法,提升服务水平。会带着更饱满的热情、更务实的作风,全身心投入到服务“三农”、服务群众的工作中,用专业与坚守,为推动自治区农业高质量发展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 (记者 郝 婧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